「板式換熱器」如何防止結垢?
板式換熱器運行一段時間后,在換熱器壁面上粘附一層白色的水垢。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中含有溶解度較小的鈣、鎂鹽類,其溶解度隨著水溫升高而下降,且變成難溶的鹽類。這些難溶的鹽類會對換熱器的換熱效果造成很大的影響。
因此,有效進行防垢、除垢是板式換熱器正常運行中須解決的問題。
1、結垢對板式換熱器的影響
水垢導熱性能很差,它比鋼鐵導熱能力小30-50倍,有水垢存在就會使受熱面傳熱能力降低,達不到理想的溫度降。根據相關資料,產生1mm厚的水垢,換熱效率將會下降10%左右。
水垢附在傳熱面上,難于清除,增加了檢修費用,不僅耗費人力、物力,而且會使受熱面受到損傷,降低換熱器壽命。
水垢產生后,會減小傳熱面內外流通截面,增加了循環水的流通阻力,嚴重時流通截面很小,甚至完全被堵塞,使換熱器不能正常運行。
2、板式換熱器的防垢處理
(1)加藥軟化處理
根據加藥方法不同,分校正劑處理和防垢劑處理:
-
校正劑處理
常用的校正劑有NaOH、Na2CO3、NaHCO3等。水中的永久硬度與校正劑反應,生成泥渣不讓永硬生成硫酸鹽水垢。
-
防垢劑處理
常用的防垢劑是由校正劑一類藥品和磷酸三鈉、栲膠等物質組成的混合藥劑。他們在水中游離出的CO32-、PO43-等能和水中硬度的鹽類起反應生成泥渣而不結垢。
(2)磁化防垢處理
在外磁場的作用下,水中離子發生變化,導致結晶條件發生改變,形成的結晶物很松弛,抗壓、抗拉能力差,并且很脆,其粘結力和附著力也很弱,不易附著在受熱面上形成水垢。
(3)離子棒防垢水處理
離子棒通過高壓靜電場的直接作用,改變水分子中的電子結構,使水中的陰陽離子不能自由運動,阻止鈣、鎂離子在壁面上形成水垢,從而達到防垢的目的。
由于靜電的作用,在結垢系統中能破壞分子間的電子結合力,改變晶體結構,促使硬垢疏松,提高水垢的溶解速率,使已產生的水垢能逐漸剝蝕、脫落,達到除垢的目的。
(4)鈉離子交換軟化處理
含有Ca2+、Mg2+較多的水為硬水。使Ca2+、Mg2+含量降低,甚至把它們基本上全部去除則成為軟化。
鈉離子交換,實際上就是將水中的Ca2+及Mg2+的鹽類,利用置換的原理,用Na+離子置換,這樣水中就沒有Ca2+、Mg2+或者含量很少,即達到了軟化水垢的目的。